第九章 民建的成員和干部
會員是民建組織的基礎,干部是會的事業的骨干。做好會的組織發展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骨干隊伍,是民建在新世紀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實現自身事業長期發展的組織保證。民建章程規定了會員的權利和義務,對會的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成員必須自覺遵守,切實貫徹施行。
第一節 成員的原則和范圍
做好成員發展工作,是民建發揮參政黨作用的需要,也是加強自身建設的需要。成員發展工作,是一項嚴肅、認真的工作,必須依據有關政策,遵循會的章程,嚴格按照程序來進行。
一、民主黨派組織發展的基本精神
民主黨派的組織發展工作,既是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系到多黨合作長期存在與發展的重大問題。1996年3月,經各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座談討論、交換意見,并經各民主黨派中央共同研究,形成了《關于民主黨派組織發展若干問題座談會紀要》。認真貫徹執行這個文件的精神,對于做好民主黨派組織發展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民主黨派組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有利于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利于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有利于民主黨派更好地發揮參政黨的作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服務,有利于加強自身建設。嚴格把握發展成員的條件,堅持發展能夠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與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恪守民主黨派章程的人士。堅持發展是為了工作和在工作中發展的原則,妥善處理好發展與鞏固、數量與質量、重點與非重點、發展骨干成員和發展一般成員的關系,保持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的特點。
民主黨派組織發展的基本方針是,堅持以大中城市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為主、以共同協商確定的范圍和對象為主,注重政治素質,發展與鞏固相結合,有計劃地穩步發展。只有全面、正確地貫徹這一方針,才能不斷發展符合條件的成員,補充新的骨干,提高成員的整體素質,使組織發展工作健康、正常地進行。
《紀要》還明確了有關民主黨派組織發展的政策,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組織的發展與鞏固。民主黨派歷來主要由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組成,參政黨作用的大小不在于成員數量,而在于成員的素質。為了使組織的發展與鞏固很好地結合起來,既有一定數量又能保證成員的素質,根據民主黨派組織發展的實際情況,每年的凈增率以不超過5%為宜,由各民主黨派中央從總體上掌握。各地方組織在發展工作中,關鍵是認真貫徹民主黨派組織發展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堅持發展符合條件的成員,不追求速度,也不單純強調年輕化。對發展的新成員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培養,做好鞏固、健全組織的工作。
二是組織發展的重點分工。民主黨派的組織發展以共同協商確定的范圍和對象為主,有利于各黨派保持各自的優勢和特色。在各民主黨派現行的章程中,都明確規定了各自發展的主要對象。各民主黨派(不包括臺盟)在堅持重點分工的前提下,可適當發展一些其他方面有代表性的中高級知識分子。這部分人士一般掌握在發展成員總數的30%以內。
三是組織發展的地區和范圍。在堅持以大中城市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為主原則的前提下,經各民主黨派協商,明確了以下幾個問題。(1)在少數經濟文化較發達、工作對象較集中、具有一定骨干力量的縣級市的市區,在事先與中共省級黨委協商一致和充分考慮組織工作的承受力的情況下,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成員、建立組織。(2)大中城市中已完全轉為生產民品的軍工企業,對同民主黨派有一定的歷史聯系、開展統戰工作特殊需要的人士,在所在單位同意的前提下,可個別發展,但不建立組織。(3)可適當發展回大陸定居的擁護祖國統一、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愛國者。(4)只在新疆、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的主要城市發展成員、建立組織,不在西藏發展。(5)不在軍隊、公安、安全、外交、廣播電臺、電視臺和中國共產黨機關(包括黨報)發展成員。已在上述部門的民主黨派成員,應保留他們的民主黨派黨籍,但不在單位開展組織活動。(6)不在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工人、農民、在校學生中發展。
四是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問題??紤]到從事非公有制經濟的知識分子逐漸增多,其中有的提出了參加民主黨派的要求。根據民主黨派政治聯盟性質和廣泛性特點,對提出這種要求的,可按照下列條件有選擇地發展:對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熱心公益、在同行業中有較大影響并已作一定政治安排的業主(不包括“三胞”投資者),民建可適當發展;在有中共組織的私營企業、合資企業中從事經營管理和技術工作的中、高級知識分子,對其中政治素質好、有一定代表性的,各民主黨派可個別發展。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應事先同當地統戰部及有關單位中共黨組織溝通情況,交換意見,必要時應取得本黨派上級組織的同意。
二、民建發展成員的基本要求
依據各民主黨派組織發展的有關精神,民建章程規定,會的發展對象是經濟界人士以及其他方面的專家學者。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中企業的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二是從事經濟和管理專業的教學與研究人員,三是部分在政府和社會團體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員,四是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在組織發展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和處理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要堅持“三個為主”,即以協商確定的范圍和對象為主、以大中城市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為主的基本精神。民建的主要發展范圍是經濟界人士及其他專家學者。當前經濟界的定義在不斷拓寬,特別是知識經濟的概念提出以后,范圍更寬了,民建的發展空間也在擴大。以大中城市為主,是因為一般來說大中城市經濟界人士比較集中,小城市中合適的發展對象相對較少。在小城市中建立組織一定要待條件成熟以后。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為主,是因為民主黨派歷來主要由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組成。需要注意的是,堅持“三個為主”,不是片面地搞“三個惟一”,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積極慎重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