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期
”
,海南島千百年來的祭神活動,祭祀祖先、訪親探友,海南人民稱她為
“
最海南的感恩節
”
,尤其三月前后在海南各地顯得特別集中,如果你在海南遇上正在舉辦公期的村莊,又恰巧村莊里有熟識的人,那他們一定會熱情地邀請你來
“
吃公期
”
,外人可以隨便到任何一家坐下大吃一頓,只管吃得開心,吃得熱鬧,由此開啟最地道的海南文化之旅、感受海南人民的熱情好客,見識
“
軍坡
”
的壯觀場面,領略少則幾百多則數千人的震撼規模!
形象的說法是每個村的“生日”,分供奉的神靈和先祖兩大類。海南各村供奉的神靈排前幾位的有冼夫人、媽祖(天妃)、關帝、龍王等,其它如??谑胁勐饭┯谐勤?,永興鎮美東村委會美孝村供雷神等;先祖則大部分為最早遷入海南定居的祖先。
吃公期民俗文化開眼界
做公期除了宴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還有許多紀念性儀式和活動。這些民俗活動充滿濃郁的本土文化氣息。
海府地區春節期間(正月初六至正月三十)舉行的公期,有個重要內容叫“行符”。行符前一天要放燈。行符當天抬公廟里的神像到各家各戶“巡查”。其主神(大公)不入各家,只至街道上受各家拜祭。行符當天各家各戶要于正門設供桌,供水果、京果等供品,爐前壓上符(廟里統一發)。
海南還有些地方的公期叫“軍坡”,一般指冼太夫人的“閱兵”儀式。另外一些不以冼太夫人為主神的地方,其主神的出巡儀式也稱為“軍坡”。
各地公期獎賞“公祖”對“子孫”保佑的內容有,供上大香大燭、酒、水果、零食、牲,贈上令旗、錦旗,請舞龍舞獅隊等。祭神儀式包括“過火山”、“上刀梯”、“貫鐵杖”等,還有“軍坡戲”。一方面全村老少可以飽眼福,另一方面也期望以后的日子得到“公祖”更大的庇護。
在每年農歷的二三月間的海南,這樣的場面是極為常見的。只見花轎跟著花轎,人跟著人,花轎旁邊的人嘴里吃著香,或穿著長長短短的鐵仗。鑼鼓的聲音響起來,仿佛有種魔力令那些被公祖“上身”的人不能自己。隆隆的鑼鼓聲,燃燒的香燭,發抖的人,圍觀的人……這就是海南軍坡生活的寫照了。
海南的這種公期、軍坡習俗延續千百年。
“穿仗”一般由僮腳來完成,僮腳是人神交流的傳遞者,由公祖或婆祖經過特殊程序“釀公”選出。“釀公”即尋找僮腳。降神穿仗前,要求其吃齋,從古時候流傳的說法是不吃齋的話,穿仗容易出血。如果害怕穿仗,經過道士一定的儀式,可以不再降神。
??谑行缕骆偟能娖率呛D献畲蟮能娖?,從二月初六到二月十二鬧軍坡要持續六天。
吃公期大飽口福
公期的主筵席一般定在當日的正午。有些地方晚餐也算正席,甚至有的連吃三天。在吃公期的日子里,全村家家家戶大擺宴席,外人可以隨便到任何一家坐下大吃一頓,反正主人和客人以及客人和客人間相互都不認識,也不用多做介紹,只要有人來吃,主人就高興。
一旦開席,主人家便有講究了。首先,菜要擺滿桌子,一般六至十個菜能將桌子擺滿;其次,只要開席了,任何時候,桌子上的菜不能出現空盤。
主人家做菜的場面也極壯觀,大鍋、大桶、大鏟、大勺、戶外臨時爐灶。第一次參加公期的外地朋友看到椰子樹下、榕樹下的炊事班底;聽到柴火噼啪和鍋鏟攪拌的聲音夾雜在人們的喧鬧中;聞到柴火燒的飯菜特有的香味,會大開胃口。
至于公期筵席食材和菜譜,各地不一,各顯魅力。如定安吃黑豬、小黃牛,澄邁吃白蓮鵝,瓊海吃火敦豬肘、白切鴨、溫泉鵝,海府地區吃齋菜煲、白斬雞。
如果說,想玩一趟地道的海南文化之旅,吃海南公期不失為一條捷徑。
各地“公期”習俗的差異
海南的“公期”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重儀式,一種是重吃喝。
重儀式型地區每逢“公期”都要擺案集眾拜祭“公祖”,要進行“過火山”、“上刀梯”、“貫鐵杖”等祭神儀式,還有“軍坡戲”,人們看“公期”得到了視覺聽覺的感官新奇享受。雖也親戚朋友和陌生人集餐,但是吃是次要目的,看才是主要目的。
重吃喝型地區每逢“公期”都要廣邀親戚、朋友、朋友的朋友乃至陌生人來到自己家里大吃大喝一番,并且吃完不看祭神就走人。
海南“公期”習俗的包容性之大也在于此,不管你跟主人有沒有關系,來到你家你就要招待。“來的就是親戚 ”——這就是海南“公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