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
理 由: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和海南建省辦特區30年的發展經驗,帶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解放思想和持續創新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動力源泉。以吸
引外部資金、技術和管理為主要特征的經濟特區,就是通過不斷改善營商環境來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和競爭力。而以制度創新為本質特征的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就更需要圍繞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在更高層次上進行新的探索。
在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海南建省辦特區30周年之際,海南成為中國第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探索和謀劃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再一次成為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明確要求海南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吸引全世界的企業到海南投資創業,要讓海南成為展示中國風范、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國家持續推進“放管服”等改革,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高質量發展、應對復雜形勢的重要舉措。在近期召開的全省引進外資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劉賜貴明確指出,投資環境說到底就是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好,企業就紛至沓來,營商環境差,企業就避而遠之??梢哉f,營商環境建設是海南進行制度創新取得突破的關鍵領域,事關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成敗。
從國際視角看,我國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排名雖然有較大幅度提高,但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比較都還有很大差距。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第46位,比2017年提升了32位,首次進入營商環境世界排名前50的行列,為世界銀行發布該報告以來的最好名次,但仍遠不及新西蘭、新加坡、美國、英國等一些發達經濟體。
再從國內營商環境橫向比較看,??谂c北京、上海、杭州等發達地區的差距明顯。比如,北京已經實現新開辦企業的整體成本為零,是全球能夠做到零成本開辦企業的兩個城市之一;上??缇迟Q易貨物從抵港到提離全流程時間實現48小時進口通關,單證辦理時間從原來的54小時壓縮至24小時辦結。
有鑒于此,??谝钙鸾ㄔO海南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的省會城市擔當,緊緊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目標和推進步驟,參照國內發達地區、對標國際先進水平,致力于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打造海南營商環境的國際品牌,形成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制度創新高地。
辦法與建議:
第一、推動誠信政府和公正司法建設,增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谝蛟臁胺ㄖ位?、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首先是各區和各部門應該保持政策連續性,不能朝令夕改;要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以誠實守信樹立國內外投資者對??跔I商環境的信心;要強化司法保障,在刑事審判、行政審判、商事審判、海事審判、知識產權審判、環境資源審判等方面做到司法公正和執行有力。與此同時,??谶€應該建立終身問責機制,對違法違規行使行政權力和司法權力的責任人終身追究其法律責任,倒逼誠信政府和公正司法建設。
第二、以“放管服”為抓手,以提高公務員素質為路徑,快速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使得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令人滿意和放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要求,進一步提升公務員素質,真正幫助投資主體,特別是外商和社會投資主體解決實際問題?,F階段,??趹獙⒑喕瘍灮姓徟鳛楦纳茽I商環境首先需要攻克的堡壘,對標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成功做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結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完善和推進極簡行政審批方面力爭成為全國的標桿。
第三、實現商事服務和高端人才工作生活服務水準的國際化,讓投資者和引進的人才感到方便和舒心。這是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必要條件和當務之急。??谝嬲龂H一流人才服務于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沒有國際化、高水平的投資、工作和生活服務保障與各種吸引人才的創業平臺相配套,其他方面的引才措施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參照歐洲馬耳他和布魯塞爾模式,一方面,我們應在提升商事服務國際化程度的同時,從我國國情、海南省情和??谑星槌霭l,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便利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另一方面,??谶€應根據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引進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金融機構、資產評估機構和咨詢服務機構,并探索建立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成立外商投資委員會代表協調機構。??谶€可以借鑒國內外的通行做法,對標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的核心評價指標,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過程等方面,發布“??诎妗钡陌髽I從設立到退出全流程的《??跔I商環境年度評價報告》,建樹??跔I商環境的正面形象和增強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
第四、從監管理念和監管模式創新著手,在提升營商環境的便利化水平上下功夫,體現出??诒O管方面的獨到之處。伴隨著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逐步過渡到以“零關稅”和“人員、貨物、資金自由流動”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港階段,政府監管和風險防范無疑面臨新的更高的要求。??谝ㄟ^監管模式的創新與通關效率的提高,推動營商環境便利化走在全國前列,依托口岸監管部門的改革創新,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細化貿易管理制度層級,實施貨物分類、分狀態監管、“先進區、后報關”和“電子圍網”等措施。建立與新型國際貿易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監管模式,借鑒普遍實踐的國際先進經驗,以“一切為了企業方便”為改革的宗旨,嘗試建立海南自貿試驗區政府部門、海關、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機制,在營商環境的便利化上“殺出一條血路”。
第五、建立完備的海南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增強??跔I商環境的可預期性和透明度,讓投資者感到安全。從世界許多國家實踐經驗看,營商環境建設應該做到立法先行,??谝膊焕?。一方面要讓“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作用,讓投資者形成穩定的預期;另一方面,也要做到讓“看不見的手”可見,增強構成投資環境組成部分的法律政策的普適性和透明度。
第六、從制度設計入手,培育連接政府和市場的中介機構與社會服務組織,使??凇靶≌?、大社會”的制度創新再現活力。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沒有發達的社會中介組織,也就不可能形成一流的營商環境。因此,??谝獙W習和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培育獨具海南特色的連接政府和市場的中介機構與社會服務組織是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的必修課。??谝e極培育市場中介組織,并使其成為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助推器和潤滑劑。一方面,發揮中介組織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熟悉本地政策法規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中介組織了解國際規則和市場需求的優勢,使其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充當橋梁和紐帶。此外,??谶€應該借助中介組織特有的人脈網絡優勢,為海南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開展國際合作和擴大國際影響力發揮積極作用。
該提案為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主席督辦案